吉安鄉原為阿美族聚居之地,舊名七腳川(阿美族語「柴薪很多的地方」之意)。日本進駐台灣之初,由於族人大舉抗日,有二百餘人被迫遷移各地,以瓦解其勢力,所留下的土地由日本官方沒收,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改稱吉野村。

   鑑於吉安鄉百分之八十是平坦平原,土壤豐美,適於農業發展,民國元年以後日本政府陸續將日本人移殖在今慶豐、福興和永興三村,並命名為宮前、清水及草分,展開有計畫的墾荒拓殖。
民國卅七年一月才由國民政府改名為吉安鄉。而「慶修院」正位於花蓮吉安鄉!

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慶修院堪稱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文物史蹟也都維持完善。
日本移民花蓮時期,於在吉野的移民漸多,大正六年(西元19lT午,民國六年)日本移民川端滿二募建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至大正11年11月25日(1922年)又在其旁增建木造宿舍,一方面供做講堂課室,一方面供信眾靈療養病之用。吉野布教所建築形制遵循日本傳統高野山脈寺院形式,為一型式特殊的日本寺院建築,主架構為木造,上覆鐵皮,寺院拜堂四週有迴廊,花木扶疏,環境清靜幽雅。民國34年臺灣光復,日本僑民依法須遣送回國,而部份日人唯恐遭台人報復,急於返國,許多布教所也人去樓空。當時在苗栗大湖觀音山法雲禪寺修行的「菜姑」吳添妹因其姊夫在吉野村為口人工作,受託接管吉野布教所,便協助管理。吳添妹之姊夫由日本布教師手中接管後,將布教所改名「慶修院」,也將原主祀神不動明王供奉於側室,正堂改奉祀釋迦牟尼佛及觀音菩薩至今。
日前文化局完成慶修院整建,並由青少年公益組織經營管理,日人赴台觀光旅遊熱潮興起,且只要來花蓮必赴慶修院緬懷、回顧。因此,慶修院一向門庭大開,供日本遊客取景。直到今日,信奉真言宗高野派日籍遊客只要到花蓮也一定來慶修院及懿泉寺敬拜。
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1號
電話:03-8529905
上一頁下一頁
  • IMG_0591.jpg
  • IMG_0594.jpg
  • IMG_0595.jpg
  • IMG_0596.jpg
  • IMG_0597.jpg
  • IMG_0600.jpg
  • IMG_0601.jpg
  • IMG_0602.jpg
  • IMG_0603.jpg
  • IMG_0604.jpg
  • IMG_0605.jpg
  • IMG_0606.jpg
  • IMG_0608.jpg
  • IMG_0612.jpg
  • IMG_0614.jpg
  • IMG_0615.jpg
  • IMG_0618.jpg
  • IMG_0619.jpg
  • IMG_0621.jpg
  • IMG_0624.jpg
  • IMG_0625.jpg
  • IMG_0626.jpg
  • IMG_0627.jpg
  • IMG_0628.jpg
  • IMG_0629.jpg
  • IMG_0630.jpg
  • IMG_0632.jpg
  • IMG_0633.jpg
  • IMG_0634.jpg
  • IMG_0637.jpg
  • IMG_0638.jpg
  • IMG_0640.jpg
  • IMG_0641.jpg
  • IMG_0642.jpg
  • IMG_0643.jpg
  • IMG_0644.jpg
  • IMG_0645.jpg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相簿列表資訊

地點:
台灣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
最新上傳:
2011/10/04
全站分類:
國內旅遊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0

相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