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淡水河、基隆河,自古就是貨運或是通勤者渡船的藍色公路。現今則轉變為搭載觀光客的水上觀光道路。因此有台北市藍色公路航線之稱呼。
大稻埕渡船口碼頭,位於民生西路頭, 大稻埕碼頭是拍夕陽的絕佳地點,假日經常看到許多愛好攝影者,傍晚時分紛紛架起相機一字排開,位的就是捕捉瞬間的夕陽西下美景!
大稻埕的歷史、由來?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開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而
先民為了晒穀稻,在此設「大埕」平時用來晒稻穀,早上則為農產品的交易場所。

大稻埕從一八九六年之前的「艋舺附近的小村莊」,經過淡水的開港,一躍而成三萬人小城市,更重要的是茶葉的出口。從清末到日治期間,大稻埕無論在經濟、社會或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台的驚 人發展及成長;這裡不僅是商業活動頻繁的高消費區,也是人文薈萃之地…
大稻埕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名,其存在時間不超過半個世紀。1920 年 11 月 1 日,日人實施臺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廢除臺北廳直轄之艋舺、大稻埕、大 龍峒三區,設臺北市,隸於臺北州。地理位置大 致在建成區、延平區全部、大同區西南角一部份及城中區北門里。
一八六六年時,英人杜德(John Dodd)由泉州府安溪縣輸入茶苗,貸款給農戶,鼓勵他們栽培生產並且收買茶葉;續培製精茶,嘗試銷往澳門,受到外籍人士歡迎。由此成為台灣精製茶的起點,台灣茶業的出口方式,是先賣予廈門貿易商再輾轉輸入歐美,當時大稻埕碼頭是台灣第一次直接外銷的起始。
大稻埕從一八九六年之前的「艋舺附近的小村莊」,經過淡水的開港,一躍而成三萬人小城市,更重要的是茶葉的出口。
一直到劉銘傳治台期間,大稻埕的製茶廠已多達六十家,為杜絕茶商削價競爭,大稻埕茶商們在劉銘傳命令下創立了「茶郊永和興」,好比是今日的同業公會,同時也是大稻埕茶業的黃金時期。日據時期則將永和興茶郊改為「台北市搽業公會」。整個大稻埕也至此開啟了「茶市文化」。
自一八六九年英商杜德在大稻埕設立製茶據點後,相關製茶賣茶的發展帶動了大稻埕的繁榮。因為茶葉的興盛,北部五家洋行包括德記、和記、寶順、怡記及永陸都插手茶葉的經營,除此以外,本地的板橋林家及買辦出生的李春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晚清至民初的全盛時期貴德街有六十幾家茶行,但隨者淡水河淤塞,貴德街才漸漸沒落。
因此大稻埕碼頭也開始落寞,再加上淡水河口淤積日益嚴重,至光復以後更日漸式微,目前才因觀光休閒的重視,重新賦予新貌。

所在位置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
交通資訊 捷運—雙連站,轉乘紅33於大稻埕碼頭站下車。
公車—9、206、274、641、669、704至大稻埕碼頭站及255、518、539至民生西路口站,再沿民生西路底方向步行約10分鐘抵達。
開車—沿著環河南路依大稻埕碼頭入口指引便可抵達。

票價 大稻埕—關渡(全票150元、半票75元)
順遊景點 大稻程文化古蹟 Dadaocheng Histroic Sites
霞海城隍廟 Hsiahai City God Temple
永樂座(永樂市場) Yongle House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Puppet Museum
淡水河大稻埕段腳踏車道 Danshuei River Dadaocheng Sec. Bikeway




上一頁下一頁
  • P5061938

    P5061938

  • P5061935

    P5061935

  • P5061931

    P5061931

  • P5061929

    P5061929

  • P5061925

    P5061925

  • P5061916

    P5061916

  • P5061914

    P5061914

  • P5061913

    P5061913

  • P5061909

    P5061909

  • P5061907

    P5061907

  • P5061906

    P5061906

  • P5061904

    P5061904

  • IMG_9456

    IMG_9456

  • IMG_9455

    IMG_9455

  • IMG_9453

    IMG_9453

  • IMG_9452

    IMG_9452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相簿列表資訊

地點:
台灣台北市大同區大有里
最新上傳:
2012/06/01
全站分類:
國內旅遊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22

相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