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侗(保安宮)粗創於1742年,本只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經幾度改建後,該廟發展成三殿三進式的3000坪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而其係於西元1742年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台,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
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大龍峒,舊稱大浪泵,源於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史載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取三人之姓氏)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艋舺)地方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
漢人大幅度開發大浪泵始於19世紀初。1802年,中國泉州同安人王元記、王智記、陳蘭記、陳陞記、高明德、鄭西源等六戶,在此開設44間瓦店,因而形成俗稱四十四崁的街道,該街道取其原「大浪泵」地名閩語諧音於隘門街坊,題曰「大隆同」。之後,大龍峒之地名亦為大隆同或大浪泵之轉譯。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韜),醫名頗盛。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廟奉祀。1150年宋高宗頒詔賜名為「慈濟宮」。
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台灣。而該神祇正是慈濟宮所祭祀的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該醫神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之後,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浪泵該地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擬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
完工後的這座大廟正式被命名為保安宮,因該廟多為木造雕樑建物,落成後經過1855年,1868年,1917年,1936年,1967年的五次大幅度重修。其中,1917年的整修規模最大,當時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廟宇師傅,對陣興修,造成現今前殿左右兩邊簷椽雕刻相異,成為台灣少見現存的對場作寺廟。該次整修耗時三年,連同鐘樓等建築約等同現今建築面貌。
大龍峒大道公出巡
在保生大帝聖誕(農曆3月15日)當天與前一天所舉行的大型祭典,為台北三大廟會之一,除了神明繞境,於15日當天下午一時舉行過火儀式,於莊嚴隆重的古禮祭祀儀式之後,依照神明所指示的起火龍方向及過火時間準備過火,此活動為祭典的重頭戲。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電話:02-259516976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而其係於西元1742年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台,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
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大龍峒,舊稱大浪泵,源於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史載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合股立「陳賴章」(取三人之姓氏)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艋舺)地方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
漢人大幅度開發大浪泵始於19世紀初。1802年,中國泉州同安人王元記、王智記、陳蘭記、陳陞記、高明德、鄭西源等六戶,在此開設44間瓦店,因而形成俗稱四十四崁的街道,該街道取其原「大浪泵」地名閩語諧音於隘門街坊,題曰「大隆同」。之後,大龍峒之地名亦為大隆同或大浪泵之轉譯。
大龍峒保安宮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音韜),醫名頗盛。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廟奉祀。1150年宋高宗頒詔賜名為「慈濟宮」。
1742年,移居大浪泵漢人因普生瘴癘,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台灣。而該神祇正是慈濟宮所祭祀的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該醫神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之後,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浪泵該地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擬將其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大廟宇。經過多年施工後,於1830年完工。
完工後的這座大廟正式被命名為保安宮,因該廟多為木造雕樑建物,落成後經過1855年,1868年,1917年,1936年,1967年的五次大幅度重修。其中,1917年的整修規模最大,當時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廟宇師傅,對陣興修,造成現今前殿左右兩邊簷椽雕刻相異,成為台灣少見現存的對場作寺廟。該次整修耗時三年,連同鐘樓等建築約等同現今建築面貌。
大龍峒大道公出巡
在保生大帝聖誕(農曆3月15日)當天與前一天所舉行的大型祭典,為台北三大廟會之一,除了神明繞境,於15日當天下午一時舉行過火儀式,於莊嚴隆重的古禮祭祀儀式之後,依照神明所指示的起火龍方向及過火時間準備過火,此活動為祭典的重頭戲。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電話:02-259516976
上一頁下一頁
IMG_9451
IMG_9449
IMG_9448
IMG_9446
IMG_9444
IMG_9445
IMG_9442
IMG_9441
IMG_9439
IMG_9436
IMG_9431
IMG_9430
IMG_9429
IMG_9428
IMG_9426
IMG_9425
IMG_9424
IMG_9423
IMG_9421
IMG_9420
IMG_9419
IMG_9418
IMG_9417
IMG_9416
IMG_9413
IMG_9412
IMG_9411
IMG_9409
IMG_9408
IMG_9403
IMG_9404
IMG_9402
IMG_9398
IMG_9396
IMG_9395
IMG_9393
IMG_9392
IMG_9390
IMG_9389
IMG_9388
IMG_9387-1
IMG_9387
IMG_9386
IMG_9385
IMG_9384
IMG_9381
IMG_9380
IMG_9379
P5061903
IMG_9336
P5061902
P5061901
P5061900
P5061899
P5061897
P5061895
P5061894
P5061891
P5061890
P5061889
P5061887
P5061885
P5061884
P5061883
P5061882
P5061880
P5061878
P5061877
P5061876
P5061875
P5061874
P5061873
P5061871
P5061870
P5061867
P5061866
P5061865
P5061859
P5061858
P5061857
上一頁下一頁
相片最新留言